根据《浙江工业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选拔办法》[浙工大发〔2020〕51号]、学校《关于做好2025年硕博连读研究生选拔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现将硕博连读研究生复试工作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学院成立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兼任复议小组),制定本学院复试方案及具体实施细则,全面负责本学院的研究生复试、调剂、录取工作和招生廉政建设工作。其中纪律监督员全程监督并负责受理考生的质疑、申诉。
二、选拔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教育部门规定的体检要求。
3.有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4.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较强的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发展潜力较大。
5.学校在读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所修的硕士学位专业与攻读博士学位的专业相同或相近(报考交叉学科博士研究生专项计划考生除外)。
6.已完成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学习,学位课成绩优良。
7.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具有发展成博士学位论文的潜力。
三、时间安排
1.2024 年 12 月 11 日-12 月 13 日,学生本人将《浙江工业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申请表》(附件 1)、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附件 2)、《浙江工业大学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导师确认书》(附件3,考生在报考前与报考导师联系沟通,了解导师科研方向和招生指标,并征得导师同意后签字)提交至学院建A509。
2.2024年12月14日学院根据考生学术潜力及报考导师招生指标情况,按照比例不高于150%,不低于120%从高到低择优确定入围复试考生名单。对合格生源不足150%的专业,按实际合格考生名单组织复试。
3.2024年12月16日-12月19日,综合考核,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四、接收专业与招生指标
博士点专业及指标如下:
学位点代码 | 学位点名称 | 当前拟招生指标 | 备注 |
081400 | 土木工程 | 9 | 含中外双导师联合培养专项3人;博士生创新培养专项3人。 |
五、复试基本内容
复试包括学术潜力考查、综合能力考核、英语水平考核三个部分,考核总成绩100分,其中学术潜力考查30分,综合能力考核50分,英语水平考核20分。
1. 学术潜力考查
内容:考查申请人的学术道德、读博意愿、兴趣及学术潜力(30分)
形式:由报考导师依据申请人的材料及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审核并对每位申请人进行独立评分。
2.综合能力考核
内容:考核申请人的学科背景、专业素质、逻辑思维、创新能力、综合素质、表达能力和发展潜力等(50分)。
形式:申请人须向考核小组以PPT形式介绍个人研究经历基本情况,详细陈述博士期间研究计划与设想,并回答专家提问。每位考生考核15分钟,其中PPT不超过5分钟,专家提问10分钟。
PPT内容包括:
①个人基本情况和前期成果介绍。
②学术报告(可结合硕士期间的研究内容或自选以前从事过的研究项目)。
③科研计划报告,即对博士期间的研究计划与设想进行汇报。
招生考核小组成员对每位申请人进行独立评分。
3.英语水平考核
内容:考核申请人的英文口语能力(10分)和专业英文翻译能力(10分)。英语水平考核不提供参考书和考试范围。该部分考生考核时间总计不少于15分钟。
六、录取工作
1.录取坚持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确保录取工作公平、公正、公开;
2.复试成绩不合格(低于60分)或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3.拟录取名单根据复试成绩排序确定。如有放弃,录取名单将根据综合排名依次替补。
4.根据考生报考志愿,结合导师专项指标情况,按照考生总成绩排名从高到低,依次进行导师、考生双向选择。
如涉及导师调整,必须经原报考导师、招生名额未满的导师、考生三方同意,考生提交书面申请,学院招生领导小组签署意见,否则不予录取。
七、申诉渠道
方式:电话、电子邮件等形式,联系人:刘老师
电话:0571-85290819
八、备注
1.若无故不按时参加复试和体检,则视为自动放弃;
2.本方案如与上级部门最新政策要求不一致的,按上级部门相关要求执行。
备注:
硕博连读导师候选名单:
蔡袁强、曾玲玲、付传清、孔德玉、李翠华、刘宏远、
彭卫兵、施韬、孙宏磊、王国才、王哲、袁伟斌、赵志方
专项导师名单:
博士生创新培养专项导师:曾玲玲、蔡袁强、孙宏磊
中外双导师联合培养专项导师;付传清、孔德玉、袁伟斌
以上各导师指标数为1人。
导师联系方式:
曾玲玲:linglz@zjut.edu.cn
蔡袁强:caiyq@zju.edu.cn
孙宏磊:sunhonglei@zjut.edu.cn
付传清:chqfu@zjut.edu.cn
孔德玉:kongdeyu@zjut.edu.cn
附件3:浙江工业大学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专家推荐书.doc